“这个体育场确实修得好,实用又漂亮,我早晚都带着孙子到这里来遛弯”“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喜欢踢足球,以前想找个标准的足球场太难了,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尽情地踢了”……连日来,巴南区莲花街道大江片区的居民们对刚刚改造完成的大江体育场赞不绝口。
改造后的大江体育场。巴南区政协供图
从闲置的“沉睡空地”到老少皆宜的运动天地,巴南区政协用一个体育场的“苏醒”,演绎着政协委员推动民生工程落地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大江体育场,承载着周边居民的诸多记忆。随着设施老化、管理缺位,近万平方米的场地逐渐成为“三不管”地带,环境很不乐观。转机始于巴南区政协委员、重庆市实验中学体育教师陈文果的敏锐发现:学生们经常抱怨踢球难,明明家门口就有个足球场,却不能用。一边是学生训练场地捉襟见肘,另一边是优质体育资源白白闲置,为此,在2024年12月的莲花地区(属地联)委员工作室的年终会议上,陈文果提出利用好闲置大江体育场的建议,引起了其他委员的共鸣。
此后,莲花地区(属地联)委员工作室实地勘察发现:该体育用地辐射莲花街道3个社区近万居民,毗邻重庆市鱼洞中学,权属大江工业公司,是国有资产,而近年来企业效益下滑,无力对体育场设施进行改造和日常维护。
2025年2月8日,巴南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牵头组织莲花地区(属地联)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街道干部、企业代表、学校负责人围坐一堂,围绕大江体育场改造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强化资金和工程质量监管”“加强管理,平衡好学生训练与群众锻炼之间的关系”“绘制彩绘墙,提升老城区颜值”……委员们积极建言,充分讨论了规划设计、资金投入、管理使用等事项,最终敲定“企业出地+学校出资”模式对大江体育场进行升级改造。
历时近两个月,一个全新的标准化运动场已经呈现在市民面前:大江运动场内场变成了“1+2”足球矩阵(1个标准场+2个五人制场),跑道外围近2000平方米的荒草地进行了油化美化,看台及周边破旧的彩绘也进行了翻新维护。(通讯员 陈卓 张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