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白九江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围绕成渝古道的活化利用,他建议,将古道沿线景区和美丽乡村按整体运营模式招商,将成渝古道沿线打造为高品质的产业带,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
▲市政协委员白九江。廖文豪 摄
白九江介绍,成渝古道是古代联系成渝两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巴蜀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双城之路”。成渝古道主要包括东大路和东小路,重庆段共有263处古道遗存和关联遗产,类型十分丰富,具有为巴蜀文旅走廊“塑形”、成渝双城乡村振兴“赋魂”的巨大潜力。
近年来,成渝古道活化利用已纳入国家和川渝两地规划体系,有关区县发起成立了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发展联盟,发布了成渝古道主题旅游线路,加大了成渝古道的保护、宣传力度,古道文化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但也还存在困难和不足,如“缺”在价值认知不足、研究保护不力;“难”在统筹协调不力、保护开发散乱;“弱”在快旅慢游设施不足、游客体验欠佳。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策划一批“渝进蓉出”“蓉进渝出”精品线路。为进一步保护开发成渝古道,白九江建议按照“缀点成段、连段成线、拓线成片”的思路,以文化生态保护为根本、文旅发展为路径、乡村振兴为目标,把成渝古道沿线建设为川渝文化生态的展示线、巴蜀文旅走廊的风景道、成渝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带。
具体的措施上,白九江提出,首先需要高位统筹,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其次,开展试点示范,为巴蜀文旅走廊塑形。这其中,也需要多跨协同,合力攻坚综合施策,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用好政策资源,形成央、市、区县“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的资金投入格局。
白九江特别强调了市场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整合运营的作用。他建议,构建共享互助机制,推动沿线文化遗产展示开放,将古道沿线景区和美丽乡村按整体运营模式招商,引导农、林、文、体、商、旅承包商运营文化活动、生态观光、特色农业、驿站民俗、赛事节庆、广告宣传等,将成渝古道沿线打造为高品质的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