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抓手,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7月20日,在江津区白沙镇,市政协副主席周克勤在谈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时如是强调。
6月至7月,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围绕市内“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情况开展走访调研。从“十里老街,万里长江”的永川松溉,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合川涞滩,从“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的黔江濯水,到“品千米长宴,登爱情天梯”的江津中山,十余个历史文化名镇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上,无不铭刻着历史文脉痕迹,令委员们深感保护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名镇意义重大。
一路行来,委员们发现,重庆的历史文化名镇在保护利用上仍存在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保护资金投入不够、宣传上重点不突出、原住民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要加强区域统筹策划和包装推广,形成优势文化互补。”赵君辉委员建议各区县大力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好各自的文化牌。谭小兵委员说:“古镇保护就怕拆‘真’建‘假’!”他呼吁一定要保留好古镇原有建筑形态、原有生态、原有传统业态和原住民。
周克勤指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抓手。要在各具特色的山水自然美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历史积淀形成人文精神美,打造自己的古镇特色美,形成文化与旅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映的特色产业,把历史文化名镇打造成一个地区最美丽的地方。他表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必须牢固树立“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理念,要重视规划与管理,重视挖掘、传承与创新,重视调动原住民的积极性,重视全社会的参与,留住历史之根,留住文化之魂,留住难忘的乡愁。(记者 凌云)